100台显示器,将近3000道测试环节,从中优中选优,最终得到了这些值得推荐的显示器,包含主流电竞、设计、办公应有尽有。这就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2025年3月份显示器推荐,全部都是实拍实测。久违的推荐它又回来了,时隔半年,我们的显示器推荐回来了,还是那个久违的味道。我还是我,做实测推荐我们从不马虎,都是完整的数据链在给大家做展示。本期采购的显示器加起来超过了100台,最终经过进一步筛选,留下了当前值得推荐的这些。所有产品都是优中选优的,测试难度更是平时的20倍以上。
另外,我们之所以会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做这样的推荐文章,更多是想让大家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要买这款屏幕,它好在哪里。推荐要为大家负责,响应时间快不快,响应时间设置是否合理,画质的观感又是如何。
通过画面实拍来确定显示器采用的面板型号,并通过进一步的拆机来做核实。可以说,这里测试的每一步都尽量做到完美,这才能真正意义上算得上是推荐,而不是PPT里“云”出来的。
在推荐开始前,关于色域、色准、面板、背光、硬件对比度等方面的专业科普,我给大家罗列在这张图里面。如果你不了解这方面的含义,
建议大家截图保留下来,有时间慢慢研究。
那么,时间紧任务重,马上开始我们本期内容的内容重点。今年彻底卷到头了,要是你不懂如何选择,
那么接下来我介绍的这些你可要好好看下。如果你要问目前小尺寸高刷屏入门级别的应该怎么选,那这款SANC游侠系列N50Pro5增强版肯定是第一答案。
549元的价格给到了原生200Hz的刷新率,
硬件低蓝光属性,同时还附赠了SANC独有的小夜灯和耳机挂架,
这还有什么可挑剔的?面板采用的是华星光电的SG2451B03-3,
实测背光为KSF广色域,蓝光波峰值在456nm,
可以给你提供较好的护眼效果。
SDR默认模式下基于1976标准,P3覆盖率可以达到87.3%,
此时的色温在6500K,画面会有轻微偏暖的现象,
对于长时间使用相对比较友好。默认模式下的最高亮度也能达到434nit,对比度则为1200:1,
这时的平均色准也能达到1.92,基本属于到手即用无需过多调节。
作为电竞屏,默认模式下就有这个调校水平真的是很难得。
如果你不喜欢那种广色域过饱和的画面,它也另外提供了一个sRGB模式,在该模式下色域会有较大缩限,sRGB覆盖达到了96.2%,色彩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到0.65,最大值为4.96。
用于兼顾入门设计学习完全绰绰有余。
响应时间方面,它的最佳OD档位就命名为最佳。实测GTG无鬼影响应速度能达到3.2ms,
最大过冲率也不过在8.39%,基本上色彩和游戏性能都是全方面兼顾到位了。唯一不足点是出厂只配了HDMI线材,
最高只能支持到1080P 200Hz 8bit的色彩输出。可能厂家考虑的是给笔记本用户提供方便。
如果你是主机用户,建议后续可以考虑自己购买一条DP线,直接满血开启1080P 200Hz 10bit的全范围格式。要是你的预算只在500元左右,并且对护眼、电竞、色彩都有要求,
那么我感觉这台SANC N50 Pro5增强版就是你最佳选择的搭档。FHD 200Hz的刷新率还不够用吗?那300Hz直接加满应该够了吧。
雷神最近的这款CF25F300L也是可以重点考虑的对象,
它采用了华星光电全新的SG2451B04-2面板,
实测蓝光波峰值能跑到456nm,
具备较好的硬件防蓝光属性。
运动清晰度方面,在开到快档位的时候,
能达到最佳无鬼影响应时间,测试的平均GTG为3.67ms,平均过冲率也不过才0.73%,画面的拖影完全不可见,过冲也微乎其微。能有这样的表现效果,
完完全全能满足目前大部分的FPS玩家使用了。除了游戏性能外,色彩表现也要来关注下,默认模式下的色域表现一般。
P3覆盖率为82.7%,sRGB覆盖率为99.9%,
容积率则是达到了112%。
同时,在该模式下色温达到了7000K以上,色准表现也一般,也就是说它默认模式更像是冷色调的sRGB模式。
如果对色彩准确性有极高的要求,建议到手后直接切换到它的sRGB模式使用。
在该模式下,色温为6700K,色准平均值能达到1.24,最大值也不过才2.53。
此时的sRGB色域覆盖率为99.5%,容积率为100%。缩限得恰到好处,一点也不溢出,
同时白点落点准确,能有这样的数据值,基本上可以同时兼顾作图级别。
综上所述,在899元的价格下,它给到了FHD 300Hz这种超规格的参数,
同时在运动清晰度和校准方面做得也非常不错。模具方面还给到了一个全功能的升降旋转支架,底座也是六边形的。
这些一项项功能加起来,基本满足了我们对进阶高刷屏的所有需求。如果你对雷神这个品牌不感冒,只想要一线大厂出品,那就得加钱选择这款了。
AOC 25G4S参数规格同为FHD 300Hz。
全功能的升降旋转支架外加比较克制的分叉底座,整体做工用料比较扎实,质感方面也在线,充分体现了一线大厂应有的品质。
采用的面板型号为华星光电SG2451B04-1,
背光为冠捷自家自封的KSF广色域,蓝光波峰值实测能达到460nm。
在415-455nm的有害蓝光占比远远小于50%,这意味着这款屏幕的护眼性能比上面那款雷神还要好。默认模式下的亮度高达325nit,
测试的色温在6500K左右,画面看起来比较偏暖,是护眼的必备选择。
色域方面,默认模式下P3覆盖率为85.1%,这属于刚好够用的水准。
不会像大部分广色域显示器那么艳丽,此时的色准平均值为2.37,最大值也不过才5.14。
作为一款电竞屏,有这样的色彩值已经是够用了。如果你还想要更加精准的色彩精准度,
也可以切换到它的sRGB模式,在该模式下色准平均值能控制在2以内,
同时最高亮度也能提到400nit以上。
唯一不足的是,在sRGB模式下色域覆盖缩限得有点过头了,
sRGB覆盖率仅为94%。建议到手后直接在默认模式下使用即可,无需调节。
另外,它还通过了HDR400认证,这是很多二三线品牌都做不到的。
在HDR模式下,最高亮度能达到455nit。
从实测的EOTF曲线图可以看出,基本能与PQ曲线完全重叠,实景表现优异。
在HDR模式下,色彩准确度方面,平均值也能保持在11.97,
在同价位中属于非常优秀的水平。实拍的《地铁离去》也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,太阳光线轮廓清晰可见,
黑暗中的明暗细节划分也非常清晰。
游戏性能方面,在最快档位下,平均GTG无鬼影响应速度能达到3.12ms,
平均过冲率也才在1.81。可以说,游戏性能方面也是全面领先上面的雷神的,只能说贵确实有贵的道理,不管在品质还是调校上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如果你在意的是品牌,那这款1000出头的FHD 300Hz超高速电竞屏,
会是你不可多得的选择。随着华星光电的入场,小尺寸2K高刷屏也是彻底卷起来了。
这台HKC G24H2经典版可以说是这个尺寸屏幕的急先锋,23.8英寸2K 180Hz的HKC G24H2经典版相对于原版,降级了模具功能但增加了硬件防蓝光,价格也下调了50元,
在我看来性价比确实小有提升。另外,它的屏幕素质基本保持了原版的优秀水平。
首先,它依然使用的是华星SG2381GO1-3这块面板,背光带来了硬件防蓝光,对护眼更加友好。
色彩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它的sRGB模式,在该模式下,它的色准表现在同价位里称得上出类拔萃。
它还通过了VESA DisplayHDR 400认证,只要有这个认证,你就不需要太担心它的HDR观感,毕竟这个认证的标准还算挺严格的。
这块屏幕还有一个优势是它的屏幕均匀性,最大偏差值仅有10%上下,
放在IPS类目里属于非常上乘的。
另外,响应时间方面,凭借最佳档位下3.95ms的响应速度。
也足够你应对重度FPS游戏用途。
唯一缺点是支架只能支持一个简单的俯仰调节,
这是对比原版最大的改动位置。不过看在749元的价格下,就不好再去嫌弃了。预算在这边的玩家,
想要这规格参数的屏幕完全建议你冲。
当然,如果你想保持硬件蓝光的基础上,
还想要一个全功能的升降旋转支架,
那同规格的还可以看下KTC的H24T7。个人感觉这个主耕互联网的牌子。
确实是懂用户需求的。作为一台日常售价799元的显示器,模具方面相当舍得下料。
它不仅给了快拆结构的升降旋转支架,质感也保持得不错,并且还配备了硬件低蓝光功能。
在最重要的屏幕素质方面也打磨得不错。H24T7在背光层额外增加了一层增亮膜,
因此亮度激发上,SDR内容可以达到550nit以上,在同价位中基本是一骑绝尘。
这台显示器的出厂GAMMA是按照2.4的标准调校的,
与常规2.2的标准相比。2.4的GAMMA画质质感上其实会更胜一筹,
但对于使用环境的光照也会有所要求,更适合在光照不强的室内或者晚上使用。如果你不喜欢2.4的GAMMA,也可以在OSD菜单中调节至2.2使用,或者切换到sRGB模式,在该模式下它有着标准的2.2 GAMMA调校以及不错的色彩准确度。
HDR方面虽然没有VESA认证,但亮度也是实打实的能够达到535nit的水平,
比大多数HDR400的显示器还要亮一些。
可惜的是HDR色准表现一般。
拖影方面,它的无鬼影响应时间为3.83ms。
足够应付大多数FPS游戏玩家的需求了,
如果你对模具屏幕亮度和响应速度都有一定需求,这款KTCH24T7值得你好好考虑下,
如果说2K 180Hz你感觉不太够的话,那么这台雷神黑武士ZQ25F250L了解下,
这是一款24.5英寸2K 250Hz的水桶机型,面板是京东方DV245QHB-N30,搭配一块蓝光波峰453nm的KSF背光,具备硬件防蓝光属性。
默认模式下测得的亮度、对比度、色域、色准这些表现都不错,
GAMMA仅在80%以上灰阶有轻微的抬升,
总体到手即用的观感非常不错。
sRGB模式表现也值得认可,亮度和对比度虽然有所压缩,
但在CIE1976标准下,97%的sRGB色域覆盖,
和均值1.07、最大偏差2.56的色准,足够简单的设计修图用。
HDR虽然没有通过认证,但实测峰值有400nit以上的亮度,以及74%的BT2020色域覆盖,还有13.74的亮度加权色彩准确度,都算水准之上的表现。并且它的游戏性能属于顶级级别,得益于250Hz的超高刷新率和2.74ms的GTG无鬼影响应时间,
在游玩《CS:GO》这类FPS游戏时,你是很难看出任何像素滞后的,拉枪操作非常丝滑。美中不足的是它给的HDMI接口是2.0的标准,仅支持2K 144Hz的输出。
所以要跑满2K 250Hz的话还得接DP接口。如果你觉得2K 250Hz还是不够看,那么加200元可以选择320Hz的创维F25G67QPRO。
推荐给有着专业电竞级需求的FPS老哥们,320Hz超高刷配合2.86ms的GTG无鬼影响应时间,
不仅刷新率和响应时间顶级,
护眼方面也没有落下,全程DC调光加硬件防蓝光,长时间玩游戏也不担心眼睛疼。默认模式下有着高达93.5%的P3广色域覆盖,
以及均值2.26的色彩准确度。
亮度能够达到427nit,GAMMA也非常贴合2.2标准,配合7200K的出厂色温,整体观感显得非常纯净通透。
亮度均匀性在左下角稍微偏差大一点,距离中心点有16%的偏差值。
sRGB模式有着极其准确的色彩体验,色准均值控制在0.62,最大偏差1.13,放在电竞屏里这色彩管理简直是幻神级别的。HDR方面虽然没有通过认证,但是也有433nit的峰值亮度,亮度加权的平均色准也是很顶的水平。总体来说,这台显示器不仅有着卓越的电竞性能,显示素质方面也做到了这类显示器里不该有的高水平,价格也比较亲民,很适合追求电竞同时想兼顾色彩体验的小伙伴入手。不过也要注意,2K 320Hz对于电脑性能也有较高的需求,选择这个规格要确认好你的电脑性能能不能跟得上。
来到27英寸 2K 180Hz这个最火爆的规格,
其内卷程度堪称罗马角斗场,想要杀出重围只能靠产品质量说话。因此能上我们推荐的可以说个个都是精锐。那么第一款推荐的是科睿X71Q,
它可以说是799元以内,同规格里综合表现最优秀的一款显示器,标配了升降旋转支架的同时还自带出厂校色。
在默认模式下,测得它的P3覆盖率达到91.3%,色准平均值为1.42。
默认就能保持如此高色准的显示器在该价位真的不多见。
如果你不喜欢饱和的色彩,那么它的sRGB模式在色彩管理方面同样优秀。
色准平均Delta E值仅有1.21,
甚至可以跨界当作设计屏去用了。游戏方面,3.4ms的GTG响应速度也算同规格里的第一梯队了。
并且它还支持DIC插黑技术,开启后可以有效提升游戏画面的运动清晰度。
虽然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频闪,因此仅建议FPS专精玩家在特定的情况下开启这个功能。
在连接PS5和Xbox的情况下,均支持开启4K映射VRR和ALLM。
算是很好的照顾到了主机玩家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售后政策为产品问题三年免费上门取件,
非常有诚意。联想R27QE可以算上这个参数段里的水桶机,各方面配置可谓都拉满了。
要全功能支架它有,要硬件防蓝光它也有,
要极速电竞响应速度它还有,
要到手即用的高色准它依然能给你。
空口无凭,我们来看测试数据:
色彩方面,默认状态下测得它的P3覆盖率为89.6%,
与此同时,色准平均值为1.67。虽然它自己没有宣传出厂校色,
但也能看出默认状态的色彩管理是极好的。
并且1185:1的对比度也能保证不错的画面立体感。
经过sRGB缩限过后,它的sRGB色域覆盖依然能达到99.3%。
此时平均色准为0.78,最大色差为2.72,就连专业的设计屏都未必能拿出这样的表现来。
VESA Display HDR400认证,也能保证它在HDR模式下有不错的观感下限。
游戏方面,它的GTG无鬼影响应速度。来到了3.17ms,妥妥的T0水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HDMI接口为2.1的规格,在这个参数段是非常良心且罕见的。
综合来说,它就是我个人心目中千元以内,2K 180Hz电竞显示器的标杆产品。硬要挑缺点的话,P3色域覆盖一般般,
OSD操作是多按键设计。
除此之外,在这个参数段里它就是我心目中的自月光。
另外这款三星G50D显示器,参数规格同为27英寸 2K 180Hz,
则是彻底打破了我对三星低价位显示器不值得买的刻板印象。首先,模具做工方面它就很舍得堆料。
全合金平板底座不仅结实好看,而且还不占桌面空间。
其次,屏幕亮度够,默认模式能有439nit。
色彩也是标准的广色域,并且对比度能达到1240:1的优秀水平,看电影玩游戏的画质属实是不差的。
sRGB模式下的色准平均偏差值也能控制在2以内。
HDR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亮点,它通过了HDR400认证。
实测最大亮度可以达到470nit,
并且实景PQ曲线也是拟合得非常不错。可以看到,《地铁》游戏中高光细节和明暗张力都能很好地体现。可能是以往三星低价位显示器都过于拉跨的原因吧,
作为顶级大厂出品的这款产品意外地让我觉得性价比奇高。
这也侧面说明该价位不仅是国内开卷,国外厂商也纷纷开始重视起来了。可惜的是,最近价格略有小涨,截至写稿时入手价来到了1039元。如果能在千元以内入手,那绝对是香悖悖的。HP CHZ27QIS这款显示器,直接把2K 240Hz的价格卷到了899元,
并且还带硬件防蓝光和出厂校色,从参数来看性价比简直没谁了。
接口方面,它给了两个HDMI 2.0加两个DP 1.4,该价位有这个接口配置,我只能说HP确实舍得。
并且在sRGB和DCI-P3这两个专门的色彩模式下,色彩调校确实都做到了不错的水平。
平均色彩偏差值都能控制在2以内。但它也有几个不得不吐槽的小缺点,首先是默认模式下肯定是没有所谓的出厂校色了,平均色准为3.81,最大色差为8.56。
有眼睛比较灵敏的用户是可以察觉出色彩失真的情况的。
还有,默认状态也没有给到对应240Hz屏幕该有的OD档位,需要自己去OSD菜单里寻找并开启最佳的OD档位。
这对于新手小白来说有点不那么友好。但本质来说,这是一台底子非常好的显示器。
卖这个价格我觉得非常适合预算不足,但又需要一台27英寸 2K 240Hz显示器的小伙伴。
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刷新率还是不够看,那就多加点钱看看SANC暗夜武士系列D75这款。
它拥有27英寸 2K 320Hz,带硬件防蓝光,
双HDMI 2.1接口,只卖1349元,这放在半年前,我想都不敢想。
不过现如今,它凭借京东方ME270QHB-NF8面板的问世,确实做到了这一点。这块面板采用IGZO技术加持,
可以提供更高的像素密度,从而实现更清晰的图像和更细腻的画面细节。
首先,默认SDR模式下实测为KSF广色域背光。蓝光波峰值在456nm,
具备较好的硬件防蓝光属性。P3色域值能达到恐怖的95.9%,这是很多低价位的广色域屏都没有的值。
并且最高亮度也能达到448nit,色准平均值则是控制在2以内。
对比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00:1的夸张范围,这远远超过了IPS的平均水准。
对于3A大作方面,画面的立体感会得到充足的体现。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广色域,
它也另外提供了一个sRGB缩限模式,在该模式下色域覆盖达到了97%的数值。
这时候的色域容积在94.96%,稍微有点缩限过头了。
不过,如果不用于专业设计用途,日常游戏办公用影响倒是不大。
如果说色彩表现只是它的基本操作,那游戏性能方面就是它的强处了。在高速模式下,实测平均GTG无鬼影响应速度可以达到2.87ms,最大过冲率也不过7.63。
另外,它独有的猫头鹰功能也是一大亮点。
开启后,屏幕中间会出现聚焦框,在黑暗场景的游戏下,能更快地发现隐藏在暗处的敌人。
从整体的测试数据看下来, 它的游戏性能确实很顶,
至少能保证在2K 320Hz的高速模式下,还能拥有3ms以内的响应速度,这就能让它赢在了起跑线上。除此之外,全功能的升降底座,外加六边形金属底座、RGB灯效都给你配置上了。
还有SANC最引以为傲的屏下小夜灯和耳机挂架也没有缺席。接口方面更是给到了双HDMI 2.1。
这波下来再加上1349元的价格,有点赢麻了那种感觉。
同参数段还有另一款机型也非常值得选,它就是KTC的H27E6。如果你是颜值党,那么这套有点超模的白色模具搭配RGB氛围灯。
应该能让你感到满意。
接口给到了2个HDMI 2.1和2个DP 1.4,
都能跑到满血2K 300Hz的输出。
护眼方面也有全程DC调光配合硬件防蓝光,
看久了不会累。实测数据方面,默认模式亮度在390nit左右,
出厂色温有些偏高为8069K,如果你偏好暖色温的模式,则需要自己到OSD菜单里面调节。
对比度也是高于IPS平均水准的1303:1,画面立体感是相当不错的,并且GAMMA也拟合得相当不错,默认到手的第一观感显得纯净又通透。要是不喜欢广色域表现的。
还可以切换到sRGB模式使用,这个模式下它的色彩准确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
HDR方面,实测峰值亮度能达到450nit。
BT.2020色域覆盖也有73%。
可惜的是实景亮度曲线在60%-80%灰阶显得有些亮度不足,
这会让HDR画面局部显得有些暗淡,略微影响观感。
游戏方面,这台显示器的无鬼影响应速度实测在3.27ms,游玩第一人称的游戏也不用太担心拖影的情况。
整体来说,这台显示器还是非常优秀的。也难怪双十一期间一经推出就成为该参数段的爆款。
27寸4K高刷的显示器也是逐渐迈向主流了。
高PPI带来的更高图像细腻度,言归正传,这个参数段我们首推的是HKC G27H7这个型号。它最离谱的点在于价格,作为27英寸4K 160Hz的屏幕,不仅有HDR400认证,标配硬件防蓝光,搭配素质非常过硬的友达7.0面板,竟然只卖1499元。
实测数据方面,默认模式下亮度能达到387nit。
P3色域覆盖率为94.2%,色准平均值为2.27。
颜色管理还是相当到位的。
出厂色温在7200K左右,对比度为969:1。GAMMA全点位平均值2.261,
除了对比度稍稍有些偏低,其他默认模式下的整体调校都算优良的水平。
sRGB模式下的对比度则能够拉到1055:1的及格线上。
缩限过后的sRGB覆盖率为95.6%,色准平均值为1.11,最大偏差值为2.03。
该模式下的色彩管理堪称一绝。
HDR方面也有水准之上的表现,
实测峰值亮度能够达到443nit,BT.2020覆盖率为73%,实景亮度曲线整体贴合不错。从《地铁:离去》游戏画面也是能够看出来,无论是高亮场景还是暗部细节,都是具备不错的HDR观感的。另外,它的GTG无鬼影响应在3.63ms,在这个参数段算得上不错的表现。
接下来的这款SANC D72U,相比常规的4K高刷屏多了一个双模的功能,可以支持切换到1080P 320Hz的FHD超高刷模式,用来应对追求极致刷新率的FPS游戏场景。
而价格方面其实和普通的4K高刷屏相差无几,这等于白送了一个FHD超高刷模式。
咱不要白不要是吧。但也要注意,双模下的1080P模式相对于普通的1080P屏幕其实会更糊一些。
除非玩FPS游戏,否则不建议在其他任何情况下切换到这个模式使用。总的来说,还是比较建议预算不足但有强FPS需求的玩家试试这款显示器,性价比真的拉满。
如果你更多追求更高的做工品质,愿意为品牌溢价付出额外的成本,那么可以看看这款华硕ROG XG27UCS绝神,它的表现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。背部的败家之眼宣告了它高贵的血统,模具的颜值和用料都是妥妥的在线。
面板方面采用的是京东方ME270QUM-NF5,
与其搭配的是一块蓝光波峰在457nm的KSF背光,具备良好的硬件防蓝光护眼属性。
实测默认状态拥有96.4%的高P3色域覆盖,
以及Delta E均值1.89的高色准。
SDR峰值亮度416nit,对比度860:1稍稍拖了点后腿。
sRGB模式的色彩准确性也是非常可观。
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HDR模式。
通过HDR400认证的它,实测峰值亮度能达到483nit。
BT.2020色域覆盖为71%。
离谱的是,在HDR亮度加权下,平均色准能够达到惊人的2.92。
这个水平放在本次T0榜单中算得上是舍我其谁的水准。
能把HDR色彩调得这么准确的显示器算是挺少见的。
游戏拖影方面,它的无鬼影GTG响应速度在3.33毫秒左右,
游玩FPS游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接下来是两款34寸带鱼屏的推荐。
得益于21:9的画幅,无论是在办公多任务处理,还是沉浸式观影游戏,带鱼屏都会比普通的16:9显示器更加有优势。
OK,第一款带鱼屏推荐是来自KTC的H34S18S,推荐它的理由是其炸裂的价格。
没错,现在你用1199元就能买到34寸高分高刷且屏幕素质还不错的带鱼显示器。
价格方面可以说是十分探底了,并且模具和接口方面也没有缩水,常规的升降、俯仰、左右调节这些功能它都支持。
接口给到了2个DP 1.4,2个HDMI和1个USB 2.0 A口。
拓展性方面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。其采用的是一块HVA面板,实测有3000:1以上的对比度,相比普通的IPS屏可以在视觉上拥有更丰富的明暗层次感。
SDR下最大亮度能达到315nit,属于及格范畴。
色域方面实测它达到86.6%的P3覆盖率,平均色准在5左右。
你要说用它来应对平面设计和调色等专业需求的话,
稍微是有点勉强,但日常办公玩游戏的话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。
响应速度不算快。游戏方面,更适合去游玩一些拖影不敏感的3A大作。
总体来说,它确实存在一些小短板,但在香悖悖的价格面前这都不是事。
我非常推荐预算不足又刚需一台高刷带鱼屏的用户去考虑一下它。
如果你预算高一些,那你可以看看这款同为34寸带鱼屏但综合战力更强一些的华硕VG34VQL3A战影。
华硕的品质想必不用我多说,挂上华硕名头的产品就很少让人失望过。
这款VG34VQL3A采用的面板是华星光电SG3402H01-1,
作为HVA面板,它的响应速度调校水平远超面板的平均水准。能够达到3.21ms,只能说华硕是懂电竞的。
并且出厂就有非常高的色准。
对默认模式进行测试,在做到92.9%高P3色域覆盖的前提下,
它的平均色准能够达到1.53,最大色差也不过3.72。
可以说它的电竞属性和色彩属性都点满了。
美中不足的是它的sRGB模式是个假模式,
并没有经过相应的色域缩限和色彩校准,让它的sRGB这个模式显得有些鸡肋。
HDR方面,它有通过HDR400认证,
峰值亮度能够达到440nit左右。基本的HDR观感是有保障的。
1799元的日常价格在同规格里确实不算便宜,但是它好在没有特别的短板。
比较适合更加追求产品品质的用户去入手。接下来是Mini LED背光和OLED的显示。
这两种显示器有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能大幅拉高你视觉上对屏幕在明暗和色彩方面的观感阈值——说人话就是能让你看得更爽,尤其是在HDR相关内容的画面上。第一款推荐的Mini LED显示器是来自HKC的G27M2。
这是一款27英寸 2K 180Hz的入门级Mini LED产品,非常适合作为年轻人的第一台Mini LED显示器。
因为它价格非常便宜,只要1499元左右,并且模具方面和参数方面都很舍得给料。
模具方面采用的是HKC家的星云系列模具,这是HKC家中高端产品线才会给的配置。
面板采用的是华星光电SG2701G03-3,搭配1152个分区的QD量子点背光。
默认SDR模式下能做到650nit高亮的同时,
P3色域覆盖率也能达到95.2%。
可以说超高亮度和超广色域这些Mini LED独有的优势,你都能在这款不到1500元的产品里体验到。
HDR1000认证也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。
实测它在HDR模式下的峰值亮度能达到非常离谱的1566nit。
实景亮度曲线也拟合得非常不错。
BT.2020色域在CIE1976标准下能够达到80%以上的覆盖率。
整个HDR模式的表现着实挑不出什么毛病。接下来放个片段给大家展示一些实际效果。
游戏方面的话,3.11ms的灰阶响应速度,我想足够胜任非职业选手的任何游戏需求了。
总的来说,作为一款低价高配并且几乎没什么短板的产品,我找不到有什么不推荐它的理由。
接下来的这款G27M7则是把该上的BUFF都给上满了。
作为一款27英寸的显示器,
它支持4K/1080P双模显示,支持160Hz和320Hz之间切换。
同时还有1152个分区的Mini LED背光加持,
以及HDR1000认证的底气,使得它无论是电竞属性、3A表现还是HDR观影,
都很好地兼顾到了,非常适合既要又要还要的用户去选择。
即便如此,我们还是过一遍测试数据。
在SDR下,它的最高亮度同样能达到600nit左右。
默认模式下,P3覆盖率达到96.7%。
高亮度和广色域这些都属于Mini LED+QD量子点背光的基本操作,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默认模式和sRGB模式下色彩管理做得都不错。
默认模式下,色准平均值为2.89,最大色差为6.06;sRGB模式下,色准平均值为0.78,最大色差为2.57。
特别是sRGB模式,这样的色彩准确度能够高度适配平面设计工作者的需求。HDR方面,它通过了VESADisplayHDR1000的认证标准。
实测峰值亮度能达到1185nit,BT.2020色域覆盖率接近84%,HDR整体表现都非常在线。
响应速度方面,在4K和1080P下分别达到了3.45ms和2.28ms的灰阶响应速度。
两个模式下都达到了同参数里较快的水平。硬要说缺点的话,就是HDR的电影模式和游戏模式调校有点趋同,略微有些敷衍的意思。
说到雷鸟,作为华星光电的亲儿子,在桌面显示器这块专攻的就是Mini LED领域,从Q7U到U8,再到这款新推出不久的雷鸟U9,
屏幕素质方面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。
先说最多人关心的光晕控制方面,U9在U8的1152个分区基础上,
从成倍升级到了2308个分区,配合这套HVA+Mini LED的组合。
在雷鸟的调校下,实际观测已经很难去察觉到光晕的存在了。
色彩方面,默认模式下P3覆盖率达到93.4%,平均色准为2.94;
sRGB模式下(sRGB),色域覆盖达到97.5%,平均色准为1.68,应对日常使用和轻度生产力需求是足够了。
最夸张的是它在HDR下的峰值亮度最高能达到2000nit,物理意义上的闪光弹了这是。
但我好奇为什么U8有的VESADisplayHDR认证,到U9这反倒没有了,明明亮度、色彩、色深这些都是过关的。
我猜可能是为了省个认证费用吧。游戏玩家关心的响应速度方面,实测它3.13ms的GTG无鬼影响应时间,
在同规格里也算是比较拔尖的。模具方面,U9依然没有改动,好看归好看,占据过多的桌面空间也是真的。个人建议底座这方面雷鸟可以考虑稍微优化下。
接口除了常规的2个HDMI 2.1、1个DP 1.4以外,还配备了2个USB 3.0和1个90W的TYPE-C接口,
能支持4K 165Hz的视频传输和外接设备供电,拓展性这块可谓拉满了。这台雷鸟U9确实亮点多得数不过来,但价格也同样不便宜,3999元的日常售价。
我推荐追求品质且不缺预算的小伙伴入手。
论显示器综合观看体验,OLED屏幕目前基本是无敌的存在。而三星的第三代QD-OLED面板,
又是目前市面上最顶级的民用级OLED面板,在色彩方面相比LG的W-OLED还要小胜一筹。
所以这台采用了第三代三星QD-OLED面板的G61SD玄龙骑士,在原厂BUFF加持下基本做到了显示器食物链的顶端了。
也因此,它作为一款27英寸 2K分辨率 240Hz刷新率的显示器,敢卖到4399元这个价格。
G61SD在模具做工方面十分顶级,全金属镀银配合超薄的流线型机身,没有任何毛边硬角,外观高级感拉满,和苹果的产品完全可以坐一桌。
屏幕素质也是挑不出毛病,它支持原生10bit的色深和抖动到12bit。
并且在默认模式下的P3覆盖率,和sRGB模式下的sRGB覆盖率都达到了99%以上。
色域表现极其出色。
同时,它的sRGB模式下的色准也十分优秀,平均值为1.89的水平,支持你用它来充当设计屏。
OLED的产品大家最担心的就是烧屏问题,这台三星G61SD的解法是直接将热管塞入显示器里面,利用热循环+冷凝的原理来辅助屏幕散热,
从而延长像素点的寿命。至于能不能有效防止烧屏就需要长时间去验证了,但起码在概念上这是非常先进和超前的。
话说回来,这台三星也有个我不吐不快的小槽点:
在于它的色彩空间命名上。OSD菜单色彩空间这里,
“自动”对应的是sRGB模式,“正常”对应的是DCI-P3模式,“原始”则对应的是默认无缩限的色彩模式。这命名在我看来几乎毫无逻辑,正常人谁能联想到这些?想要选择哪个色域就只能靠蒙。
不过瑕不掩瑜,如果你追求2K高刷屏里的顶级观感,
并且不差预算的话,这款三星G61SD几乎是不二的选择。随着N卡50系的发布,4K超高刷这个领域应该是有富哥们开始跃跃欲试了。
而目前4K超高刷OLED显示器里,我最推荐的是这款来自微星的321UPX。
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超高的性价比,毕竟在同样采用32寸顶级三星第三代QD-OLED面板的情况下。
价格方面却比三星原厂产品要便宜得多。
微星所提供的三年烧屏保,入手之后也是可以大胆放心用。
得益于面板素质,默认模式下的P3色域覆盖达到了98%。
平均色准为3.53,最大色差为5.57。
亮度最大偏差值在2%左右,均匀性表现属于T0级别。
sRGB模式下色域覆盖达到98.7%。
平均色准为2.73,最大色差为5.93,属于中规中矩的水平。
HDR方面通过了VESADisplayTrueBlack400认证。保证能黑得下去并且亮得上来。
实测HDR模式下峰值亮度能达到403nit,全屏亮度为223nit,BT.2020色域覆盖达到了79%。
大千世界的真实色彩在这块屏幕上能够很好地还原。
这么说吧,这台显示器几乎就是目前体验32寸大屏高刷OLED的最优解。如果你正好需要采购,
那么接下来我们推荐的这四款在其规格和价位段上都极具竞争力。
分辨率涵盖了1080P、2K、4K以及5K视网膜级别的显示器。入门办公屏推荐的第一款型号是SANC OF25,这是一台23.8英寸 1080P 100Hz的屏幕。
在标配了硬件防蓝光的基础上,价格做到了炸裂的399元,结合这个配置几乎可以作为你入门办公屏的首选。
也适合企业大批量采购。屏幕素质方面,410nit的SDR峰值亮度在同价位属于非常超模的水平。
并且EOTF也几乎不存在漂移的现象。
平均色准也能够控制在3以内。
蓝色块出现大的偏差的原因,还是因为做了硬件防蓝光处理。
可惜的点是这款屏幕不提供专门的sRGB模式和HDR模式。不过看这价格也就知道,
它是在极力控制成本以便卖出更诱人的售价。
如果你有办公轻娱乐的需求并且想控制下预算的话,这款399元的入门办公屏我很是推荐。
如果1080P不能满足你,那么稍稍加点预算,这款SANC OF27Q同样很值得你选择。
原因大体与前面的OF25相同,在保持该有的屏幕素质前提下,价格做得十分卷。
基础规格为27寸 2K 100Hz的SANC OF27Q,
护眼方面硬件防蓝光也是标配的。
并且它还达到91.4%的高P3覆盖和2.85的平均色准,色彩表现就是普通的入门办公屏水准。
而切换到sRGB模式时,它的色彩准确度将进一步提升到1.21的水准,很好地适配简单设计修图的需求。并且在更专业的AdobeRGB模式下,它依然有不错的实用性。
从它85.7%的AdobeRGB覆盖率和同样优秀的1.45色准就能够看得出来。
总体而言,这是一台27英寸 2K 100Hz的办公机型,对于有高清需求的办公人员我强力推荐入手它。
在4K办公屏类目里,红米A27U几乎是卖得最火的,也难怪品牌做工和屏幕素质摆在那,
确实是同规格里面消费者绕不过去的选择。
我们推荐的是带TYPE-C一线通的版本,它能支持息屏状态下90W,亮屏状态下65W的反向供电。而且这台显示器还有个亮点是它的异屏同色功能,在跨其他小米显示设备时能获得相对一致的色彩体验。
说到色彩体验,它的色彩管理是相当优秀的。
在默认模式下,它能达到接近92%的P3覆盖率,
同时平均色准控制在2.1,最大色差也不过4.83。
屏幕亮度均匀性上也比一般IPS屏要好上一些。
最大偏差值不过14%,1174:1的对比度也能保证明暗细节的呈现。
在sRGB模式下,它的色彩准确度进一步来到了平均色差1.56的水准。小缺点是与其优秀的SDR体验相比,
它的HDR模式则显得有些鸡肋了。
亮度和PQ曲线表现都不太理想。
所以我们不太建议你用这台显示器来体验HDR内容。
最后的这台未来视野RV100果粉屏,从外观也能看出来。
基本是照着苹果Studio Display进行复刻的。
你别说,还真有那味。这款屏幕像素密度为5120*2880,是真正意义上的5K屏。
高达218 PPI的像素密度,已经属于苹果定义的视网膜显示器的范畴。
还配备了一个65W的Type-C一线通,可以用来传输视频信号的同时给设备进行供电。
屏幕素质方面,原生状态下实测,它的SDR最大亮度能够达到517nit,对比度为2056:1。
并且还有恐怖的98%以上的P3色域覆盖以及1.47的色准均值,到手即用的观感可谓拉满了。
除此之外,它还完美适配于macOS系统。
OSD菜单UI简直是专门为果粉们定制的,
操作起来非常便捷和直观。小缺点是可自定义调节的选项稍微少了点。
通过OSD可以一键适配Mac原彩显示效果。
实测在MAC模式下同样具备非常优秀的色域和色准,分别是96.3%的Display P3覆盖率和1.22的色准均值。
HDR方面它也具备了很良好的观感,在HDR画面下测得的峰值亮度进一步来到560nit。
这亮度已经接近HDR600的水平,同时BT.2020色域覆盖能够达到76%。
HDR色准也相当在线。
因此,利用它来体验HDR内容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对于在意桌搭颜值的用户来说,如果使用你的苹果设备将它作为外接显示器,
将它们同时摆在桌面上,那逼格可以说是拉满了,颜值极高。更不用说它那出色的显示体验,也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视觉享受。
文章中都是按照品类分辨率进行划分,
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预算需求去入手。推荐中所有的显示器都有精准的实测数据作为背书,我们会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做测试,为的就是更为全面地给你们展示一台显示器的全貌,值不值得入手。
我们下期再见,拜拜了。